歐萊雅中國“有意思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尋找自我重塑的意義
在歐萊雅中國的“有意思青年”項目中,一群充滿激情的青年領袖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啟了一段尋找自我重塑意義的旅程。這場四天三晚的冬令營游學之旅,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更是一次關于個人成長和社會責任的深度探索。
游學冬令營作為"有意思青年"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 "精英領導力"、"創新有意思"、"公益正能量"三大賦能維度,以青年人才高地、創新虹吸重鎮的粵港澳大灣區為目的地,從香港啟程、途徑深圳、最終到達佛山,用最IN的方式帶領青年"行萬里路",邂逅"有意思"的青春奇遇。
今年也是"希望工程"項目的第35年,作為發起方,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一直以來支持公益事業的歐萊雅中國頒發了榮譽證書,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張華偉有感而發,"21年前我們與歐萊雅共同埋下的公益種子,在青年力量的澆灌下正茁壯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我們一起沐浴過陽光,也一起淋過大雨,但我們從未停止向下扎根、向陽生長,這正是青年公益的生命力所在。如今欣喜地看到‘有意思青年'再度迎來全面升級,不僅‘有意思'的青年在增加,‘有意思'的賽道在拓展,還將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將加入這場青年賦能之旅。"。
今年從全國脫穎而出的12支高校戰隊,戰力值拉滿火力全開,線下義賣與線上直播高能輸出,最終以義賣額271萬元的"戰績"榮耀加冕。歐萊雅中國將全數義賣所得捐贈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支持更多青年實現夢想。
游學首日,一場關于青年如何"重新養自己一遍"的"有意思青年說",在香港正式拉開了"有意思青年"冬令營的序幕。本次"有意思青年說"分享會邀請了來自藝術界、學界的大咖與青年"觀察家",以及不同國家、地區的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大家在自我重塑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找尋成長的意義。
以"融合"之名,Z世代新媒體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老師蔡宇瀟率先與大家分享了歐萊雅集團鼎力支持的"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強現實沉浸式展覽"中,AR技術如何再現巴黎圣母院盛景,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如何助力世界文化瑰寶的涅槃重生之路。
隨后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年圓桌討論高能"碰撞",活力開局。阿拉伯語專業出身的"有意思青年"楊子健,從一開始的護膚小白,到成長為"有意思青年"戰隊隊長,再到如今成功拿到歐萊雅的MT Offer,脫離語言學生的既定軌道,尋找人生曠野的無限可能是屬于楊子健自我重塑的答案;熱愛藝術的法國姑娘愛黎Alice Roche,從一開始為克服在異國的孤獨研究起中國的音樂App,到如今創業成功,成為全網擁有60多萬粉絲的自媒體音樂博主,"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是屬于愛黎自我重塑的答案;而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青年代表李兆麒,也分享了他"不安分"的成長故事,如今選擇休學全職創業的他,結合計算機科學的專業經歷,把創業的目光瞄向了守護網絡安全的AI工具。此時正在為下一輪融資做準備的李兆麒,堅持是屬于他自我重塑的答案。最后, 作為青年"觀察家",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方可成老師,從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以及結合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困擾,向在場的所有青年建議,"每一個個體都是非常不一樣的,不必把自己套進同一個成功學模板,認清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是每一個人的課題。只有先去做,先行動起來,你才能找到屬于你的自我重塑的答案"。
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也與大家分享了她傳奇的自我重塑經歷,從"漂洋過海"不走尋常路遠赴法國;"劈波斬浪"克服溺水恐懼最終能在海里游泳,從零開始開啟公關職業生涯;到"乘風破浪"在不被看好的質疑聲中學會沖浪,通過公關事業去影響更多的人。作為"有意思青年"的"鐵桿親媽粉",蘭珍珍談到"‘泳'不放棄的精神,不僅是她‘重新養育自己'的陽光、水和空氣,也是‘有意思青年'項目能夠走過21年,‘引領'一代代青年成長的重要原因。"蘭珍珍鼓勵在場的所有青年朋友們,"那些不能摧毀你的,終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遇到困難不可怕,只要有‘浴火重生'的勇氣,和‘重新養自己一遍'的底氣,我們會在重塑自己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首日分享會后,"有意思青年"們隨即踏上了超City的跨城漫游之旅。當夜幕降臨,一場以"跨界與融合:當代藝術的在地性對傳統文化的推動"為主題的夜沙龍,在晚風的應和下徐徐展開,并引發了青年們對于文化交融與創新的多元議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