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本地地下防水工程防滲漏處理措施+材料挑選+防水師傅介紹
眾所周知,滲漏是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課堂上也很難拒絕使用高質量的工程。項目經理收集整理工程實際泄漏情況,對工程中易發生泄漏的部位進行簡要總結,初步分析泄漏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滲措施分為地下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外墻防水工程、水室防水工程、外門窗工程、幕墻工程六章。朋友們,路過的時候不要錯過。很難收拾。移動你的金手指,免費關注它有點長。我建議朋友們先收集一個波浪
章地下防水工程
1。易泄漏零件
地下防水工程易滲漏部位主要有:防水混凝土、施工縫、后澆帶、變形縫、樁頭、墻管、墻栓、外墻防水封堵、地下室頂板及外墻防水保護層破壞、成品保護破壞、,等。潛在泄漏的示例圖片如下:
1.1防水混凝土
1.1-1外墻混凝土開裂
1.1-2混凝土澆筑時加水
1.2施工縫
1.2-1墻體施工縫未鑿到位
1.2-2外墻豎向施工縫滲漏
1.3后澆帶
1.3-1后澆帶無保護措施
1.3-2后澆帶污染,止水鋼板銹蝕
1.4變形縫
1.4-1變形縫蓋板后泄漏
1.4-2變形縫滲漏
1.5樁頭
墊層未1.5-1樁頭防水涂料
1.5-2樁頭側壁未密封卷材
1.6。穿墻管
1.6-1穿墻管道泄漏
1.6-2穿墻管根部的防水細節處理不到位
1.7。穿墻螺栓
1。。7-1螺栓止水帶尺寸太小
1.7-2止水帶焊接不嚴
1.8。外墻防水端
1.8-1地下外墻防水
1.8-2地下外墻防水脫落
1.9。地下室屋頂
1.9-1屋頂內角無附加防水層
1.9-2地下室屋面開裂、滲漏
地下外墻防水層
1.10-1地下室外墻防水保護層損壞
1.10-2保護層長期未施工,卷材老化
1.11。成品保護不到位
1.11-1防水層堆放
1.11-2外墻防水留茬無成品保護
2。泄漏原因及預防措施
1.1防水混凝土
泄漏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混凝土原材料選擇不合理;
坍落度不合理或施工中加水;
現場混凝土施工未連續澆筑或振搗不密實;
保養不及時。
預防措施:
1。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試驗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2。混合比例防水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定:
(1)膠凝材料的用量應根據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和強度等級選擇,總量不應小于320kg/m3;當強度要求較高或地下水有腐蝕作用時,可通過試驗調整膠凝材料用量;
(2)在滿足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等級和耐久性的條件下,水泥用量不應小于260kg/m3;
1
(3)出砂率應為35%-40%,泵送時可提高至45%;灰砂比應<1.5/-1.5;
(5)水膠比不得大于0.5。當介質為腐蝕性介質時,水膠比不應大于0.45;
(6)防水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泵入坍落度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小時損失值不大于20mm,坍落度總損失值不大于40mm;
(7)加入引氣劑或引氣減水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3%-5%;
(8)預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為6-8小時。
3。防水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根據結構的耐久性和工程環境選擇,上游表面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4。防水混凝土應分層連續澆筑,層厚不大于500mm;
5。防水混凝土混合料在運輸后出現離析時,必須進行二次攪拌。坍落度損失達不到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凝比或同品牌減水劑的水泥漿混合,嚴禁直接加水;
6。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施工縫應少留;
7。防水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
8。防水混凝土結構應避免過早拆模或重載造成構件裂縫。防水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寬度不得大于0.2mm,且不得穿透。
圖2.1-1防水混凝土飾面平整密實
圖2.1-2塑料薄膜覆蓋防水混凝土的養護
2.2施工縫
泄漏原因
施工縫預留位置不正確;
施工縫未鑿到位;
施工縫止水措施不到位;
施工縫處混凝土澆筑不到位;
止水鋼板(止水帶)位置不準確,固定連接不到位。
預防措施:
1。防水混凝土設施的施工縫應符合下列規定:
(1)墻體的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的地方或底板與側墻的連接處,而應留在高于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縫的水平施工縫應保持在拱(板)墻縫線以下150~300mm。當墻體有頂部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與孔洞邊緣的距離不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并應與變形縫結合。
2。施工縫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水平施工縫表面的浮漿和雜物,并清除混凝土薄弱層,露出堅硬的石塊。然后鋪設干凈的砂漿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等材料,然后鋪設30-50mm厚1:1水泥砂漿,及時澆筑混凝土;
(2)垂直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表面清理干凈,然后涂抹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并及時澆筑混凝土;
(3)施工縫采用水膨脹止水帶時,止水帶應緊貼施工縫底面,中間不得有空鼓、離析等現象;止水帶應牢固安裝在接合面或預留槽內。止水帶搭接時,搭接長度不小于60mm;選用的膨脹止水帶應具有緩膨脹性能。7天內凈膨脹率不大于最終膨脹率的60%,最終膨脹率應大于220%;
(4)采用中埋式止水帶時,應保證位置準確,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施工時錯位;
當使用預埋止水鋼板時,首選3mm厚的熱浸鍍鋅q235b材料。鋼板搭接部分應全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0mm;當選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時,應采用s型止水帶。
圖2.2-1外墻施工縫結構(一)
外墻構造圖(br-2)
圖2.2-3止水鋼板全焊照片
圖2.2-4清洗到位的止水鋼板
2.3后澆帶
泄漏原因
后澆帶止水措施不到位;
后澆帶鑿毛清理不到位;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不密實;
止水鋼板(止水帶)位置不準確,固定連接不到位。
預防措施:
1。后澆帶應在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施工;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按規定時間進行;
2。后澆帶兩側的接縫表面應先清理干凈,然后涂上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
3。后澆帶混凝土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其抗滲性和抗壓強度等級不低于兩側混凝土。混凝土在水中養護14天后的極限膨脹率不得小于0.015%。膨脹劑的用量應根據不同零件的極限膨脹率設定值通過試驗確定;
4。后澆帶混凝土一次澆筑,不得留設施縫;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28天;
5。調整優化后澆帶方向,避免后澆帶穿越獨立基礎、集水坑、框架柱、剪力墻、樓梯、坡道、通風井等位置;
6。額外的地下室屋面室外后澆帶應加鋪一層防水涂料,后澆帶外每側加鋪層寬度不小于250mm。
圖2.3-1屋面后澆帶防水結構(一)
圖2.3-2屋面后澆帶防水結構(二)
圖2.3-3墻后澆帶防水結構(一)
圖2.3-4墻后澆帶防水結構(二)
圖2.3-5止水鋼板的焊接
圖2.3-6止水鋼板安裝
2.4變形縫
泄漏原因
中埋止水帶埋置位置不準確;
施工中止水帶、外防水卷材成品保護不到位;
變形縫兩側結構不均勻沉降,導致結構外止水帶或防水卷材產生張裂;
預埋密封材料與基層表面粘結不緊密或預埋填料不密實。
預防措施:
1。變形縫處設置兩道或兩道以上防水措施時,應包括預埋止水帶;
2。預埋止水帶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變形縫處選用b型中埋橡膠止水帶;
(2)中埋止水帶埋設位置準確,中間空心環無變形,接縫中心線重合;
(3)止水帶應固定,上底板止水帶應安裝成盆形,并用專用鋼筋或扁鋼固定;
(4)先施工中埋式止水帶一側混凝土時,其端模應支撐牢固,防止漏漿;
(5)止水帶的接縫應為一處,應設置在側墻的較高位置,而不是結構的拐角處,接縫應為熱壓焊接;
(6)中間埋式止水帶應在轉彎處做成圓弧,(鋼邊)橡膠止水帶的轉角半徑不小于200mm,轉角半徑應隨止水帶寬度的增加而相應增大;
(7)在施工過程中,當一側中埋止水帶施工完成后,對未施工且無損壞一側的已完工止水帶加強保護。
3。密封材料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密封劑應涂在基層兩側,密封劑應清潔且與基層相容;
(2)嵌縫底部應設置背襯材料;
(3)填料應密實、連續、飽滿、粘結牢固;
嚴格按照結構兩側的不均勻沉降進行施工;用于沉降的變形縫允許沉降差不大于30mm。
圖2.4-1底板變形縫防水結構
圖2.4-2外墻變形縫防水結構
圖2.4-3施工期變形縫
圖2.4-4生存變形縫
2.5樁頭
泄漏原因
樁身與結構底板之間的防水措施不到位;
樁頭混凝土鑿毛不到位;
樁頭伸入底板鋼筋,止水措施不到位。
預防性措施保證:
1。樁頂和側面的外露部分應涂上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該涂料應延伸至結構底板墊層的150mm;樁頭周圍300mm范圍內設置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過渡層;
2。結構底板防水層應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過渡層上做,并延伸至樁頭側壁,其與樁頭側壁的接縫處應填充密封材料;
3。樁頭混凝土應無缺棱角、混凝土塊松動等缺陷,樁面平整度不大于15mm;
4。樁頭受力鋼筋根部應采用膨脹止水帶或止水膠,并采取保護措施。
圖2.5-1樁頭防水結構(一)
圖2.5-2樁頭防水結構(二)
圖2.5-3樁頭水泥滲透結晶涂裝
圖2.5-4樁頭鋼筋根部密封
2.6穿墻管
泄漏原因
墻管與結構之間的止水措施不到位;
穿過墻體的管道混凝土不密實;
外部防水輥的關閉不到位。
預防措施:
1。如果結構變形或管道膨脹小,穿墻管道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的固定防水方法;當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應采用套管式防水方法;穿墻管道較多時,應相對集中,宜采用穿墻箱式;建議焊接穿墻管道的止水環。
2。固定穿墻管建議焊接止水環,套管和止水環應進行防腐處理;穿墻管在主體結構的上游面上應留有寬度和深度均為15mm的溝槽,并用密封材料填實。
3。固定式穿墻管的止水環應為5mm厚鋼板,端部距穿墻管外壁50mm;套管止水環采用10mm厚鋼板制作,端部距穿墻管外壁100mm;止水環兩側與管道外壁應連續全焊,并進行防腐處理。
4。應清潔穿墻套管的內表面。穿墻管和套管應用密封材料和橡膠密封圈密封,并用法蘭和螺栓固定。
5。在構筑物外回填時,應有效保護回填范圍內的穿墻管,防止干擾和損壞穿墻管。
圖2.6-1固定穿墻管的方法
圖2.6-2穿墻套管法
圖2.6-3穿墻管道實踐
圖2.6-4穿墻管道防水做法
2.7穿墻螺栓
泄漏原因
穿墻螺釘與止水帶之間的焊縫未焊滿;
螺栓和結構之間的干擾是由于過早拆除模板造成的。
預防措施;
1。螺栓中間焊接5mm厚方形止水鋼圈方形止水鋼圈距螺栓外徑30mm;
2。拆模后留下的凹槽應用密封材料密封壓實,并用聚合物防水砂漿找平。此外,應在上游表面涂上防水涂層加強層;
3。墻體模板拆除時,應先進行試拆除,滿足拆除條件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拆除;
4。建議使用工具型止水螺栓。
圖2.7-2拆模后堵塞
圖2.7-3穿墻螺栓的安裝
圖2.7-4外墻螺栓孔封堵后應涂防水涂料
2.8外墻防水封閉
泄漏原因
關閉密封不到位;
關閉高度不足。
預防措施:
1。地下室外墻頂面防水設防高度應高于室外地坪標高500mm以上;
2。防水卷材必須按設計圖紙要求封端,封端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
3。外墻卷材末端用水泥釘固定;端部外側應涂聚氨酯防水涂料。
圖2.8-1防水收尾方法(一)
圖2.8-2防水收尾方法(二)
圖2.8-3防水收尾方法(一)
圖2.8-4防水收尾方法(二)
2.9地下室屋頂
泄漏原因
屋頂沒有坡度或坡度方向不正確;
水平管道埋于屋面防水層下;
屋面防水施工后成品保護不到位;
種植屋面防水卷材未采用抗穿刺防水卷材;
由于堆放或交通等因素,地下室頂板施工荷載超過設計荷載,混凝土樓板斷裂。
預防措施:
1。地下工程種植屋面采用現澆防水混凝土。結構的坡度應為1%~2%,坡度方向應利于屋面外水流;
2。建議取消地下室屋面的水泥砂漿找平層,混凝土屋面應隨搗隨抹,以保證平整度,避免防水層局部破壞形成串水層;
3。水平管道不得埋在防水層下。垂直穿越的管道應預埋套管,套管應超出覆土表面150mm以上;
4。各種出水管安裝封堵完成后,如果現場條件具備,結構板在防水施工前應進行閉水試驗,防水完成后應進行閉水試驗;
5。種植屋面外防水卷材建議采用銅胎防刺穿防水。泛水部分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泛水部分防水層高出種植土250mm以上;
6。在正常情況下,地下室屋頂不得用作鋼筋堆場或大型鋼模板存放區,也不得用作重型施工車輛的通道。如果確實需要重載,應進行詳細的頂進計算,以確保頂進施工質量。
圖2.9-1地下室屋面防水施工
圖2.9-2地下室頂板閉水試驗
2.10地下外墻防水保護層
泄漏原因
地下外墻軟防水保護層強度不足,回填時損壞防水層;
地下外墻的硬質防水保護層在地基沉降過程中會拉裂防水層;
防水層施工后,保護層施工不及時,導致卷材老化。
預防措施:
1。外墻卷材防水保護層優先推薦采用軟保護層和磚保護墻;
2。對于沉降量較小的普通基礎,建議外墻卷材防水保護層采用磚砌保護墻;
3。如果采用軟保護層,回填過程中必須嚴格注意保護層和防水層的成品保護,防止損壞;
4。卷材施工完畢后,應及時施工防水保護層,避免長期風吹日曬造成卷材老化。
圖2.10-1磚墻保護層
圖2.10-2板材保護層
2.11成品保護
泄漏原因
防水卷材保護不當,交叉施工時損壞;
地下室頂板存放大量建筑材料,或施工車輛通過,會損壞防水層或防水保護層。
預防措施:
1。地下外墻防水卷材碾壓至車庫屋面時,以外墻外角及屋面防水為重點成品保護部位,250mm寬廢木膠合板可拼接成l形;
2。當外墻采用單面模板防水施工時,可采用1.5mm厚pvc卷材進行覆蓋和保護,保護卷材可在外墻混凝土澆筑前取出;
3。禁止在地下室頂板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上堆放重物或通過施工車輛;
4。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墻交接處的防水卷材應采用篷布覆蓋,并在防水導墻上部壓兩塊磚,或用木膠合板覆蓋保護。
圖2.11-1防水卷材護角
圖2.12-2pvc線圈覆蓋保護
有需求可以聯系陳師傅:15923703518www.cqanranf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