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川機器人丨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特殊的浪潮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演講/吳曉波
商業本質上不是科學,它是一種經驗主義哲學。每一次,當國家和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是觀念、模式、工具和消費者行為變化的結果。因此,今天中國發生的事情與英國、美國、日本和所有商業教科書中發生的事情不同。
回到中國工業經濟的現場,看看現場發生了什么。
去年,我參觀了68家企業。今年上半年,我走訪了31家接受采訪的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制造業企業。然后新能源汽車今年很受歡迎,所以我在上半年去了四家新能源汽車工廠。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特殊的浪潮,所以我去了幾個與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相關的平臺企業。
參觀這些企業對我來說不是結構性的事情。我不想結構性地去那些行業,而是因為一些我關注的話題和一些機會,比如在某個地方講課,被拖到現場觀察。然而,通過對這30多家企業的實地考察,我仍然看到了中國工業經濟的發展情況。
我們已經看到了五個重要的場景。
智能革命:中國是最熱的試驗場
陶瓷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勞動密集型的落后產業。站在工廠里,你會發現它與我們想象中的傳統陶瓷企業完全不同。這是一個5g工廠,在5g環境中,它可以使用許多智能工具和機器人產品。我發現許多工種在工廠里消失了。正如你們所見,這是一個機械手施釉。玻璃裝配最初是由玻璃工完成的,每個人都拿著一支噴槍。如今,中國有規模以上的陶瓷廠,規模以下的陶瓷車間有4萬個,上萬名工人在噴釉。在這類工作中,中國每年產生許多塵肺患者,塵肺是不可逆轉的。有了這個機械手,玻璃工的類型可以消失,未來中國塵肺患者的數量將減少。
在質量檢查程序中,過去每年依靠人工檢查100萬個廁所。手動檢查廁所的時間約為5-8分鐘,但現在可以通過十幾個攝像頭的鏡頭在30秒內完成。
抽水馬桶很重,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需要移動。所以最初,陶瓷廠的勞動力是搬運工,他們專門負責搬運廁所,從生產線上上下移動,堆放晾干,然后運到倉庫堆放。但九木現在在工廠里安裝了許多運輸機器人。原來的叉車工人、搬運工和碼垛機已被運輸機器人取代。
在這個工廠的現場,我們看到人均產值在增加,能源消耗在減少,許多工種正在消失。這是一個特別傳統的行業正在發生的智能變化。
今年我去了四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世界各地的汽車工廠都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制造革命,但我覺得中國的汽車企業是最激進的。
汽車是所有工業產品中最復雜的一類。一輛汽車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涉及數萬個零件,幾乎涵蓋所有工業類別。因此,汽車產業被認為是制造業的明珠。
在中國制造汽車的人是張。輛汽車于年在沈陽誕生。新中國成立后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紅旗轎車。改革開放后,引進了批桑塔納項目。我們希望將其本地化。到年,中國汽車產銷超過美國。去年,中國生產了400萬輛汽車,比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還要多。
汽車工業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是中國制造業作為國家基礎發展的典型案例。當今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包括新能源革命和智能革命。
免費技術咨詢: 13763334031
這家工廠年生產能力為20萬輛,中國每年生產1萬多輛乘用車。這家工廠需要多少工人才能生產1%的產品?如果說十多年前,它是關于人的。但今天,當我走進這家工廠時,我發現里面有360個機器人。整個焊接車間完全無人值守,沖壓車間基本無人值守,涂裝車間完全無人值守。現在只需要一個人。當然,它不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氣控制,這是由另一家公司完成的。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制造工廠勞動力數量的急劇下降,但對專業工人素質的要求正在提高。
前不久,我在一家媒體上談到了人們的“無用論”。我不是哲學家,我也不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評估人的有用性和無用性。我當時的背景是指在今天的工業智能場景中,我們在學校學到的工具性能力,它正在被機器所取代。
生產線需要人手嗎?仍然需要人才,許多機械工程師、程序員和其他專業人員。無論是陶瓷廠還是汽車廠,都迫切需要具有新工種和新能力的人才。一些科技人員作為藍領工人出現在現場。所以我說,在今天的智能環境中,許多人類的能力正在被大規模地取代。
今年上半年我參觀的這兩家企業,加上去年我的制衣廠、乳品廠、床上用品廠、冰箱、空調、洗衣機廠和鋼鐵廠,我大概去了全國近10家這樣的數字化化工廠。我看到了什么?在情報領域,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激進的。
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的制造業國家,這是該國的基本市場。我們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和供應鏈能力,所以當發生變化時,我們可以接受它們。
其次,我認為是內需市場。為什么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一家陶瓷廠沒有進行5g改造的實驗,為什么中國企業不敢花費超過10億、20億和50億進行大規模的數字改造?
因為他們沒有這么大的內需市場——一個每年生產10000件羽絨服的工廠幾乎相當于一個國家的人口;但在中國,波司登每年生產10000件羽絨服。他們也不需要建造300萬個抽水馬桶。許多國家每年的房屋翻修并不多,但中國有。
因此,巨大的內需市場和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使中國成為制造業領域最激烈的試驗場。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增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小家電制造商不得不面對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模式,這對生產線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機器人的易用性、高精度和部署,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選擇使用機器人代替手動或專用機器進行自動升級。
可以通過簡單的編程控制機器人本體,限度地替代手工作業,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完成生產線的二次部署。廣泛應用于小家電的堆垛、裝卸、沖壓、切割、焊接等工序,實現了多元化、兼容、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
生產線自動化 智能倉儲物流 小家電沖壓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