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泰斗秦含章,酒人之師、酒企之師、酒業之師
李 虓

中國釀酒行業,是千年傳承的古老產業,歷來非常重視師之大德。韓愈《師說》定義了“師”的內涵,“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受業、解惑,這三點在中國酒業中尤為凸顯,更在這位老者身上展現地淋漓盡致,即是“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
先生一生112歲,為中國酒業貢獻長達70余載,為人才傳道,而成酒人之師,為企業解惑,而成酒企之師,為行業受業,而成酒業之師。

“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
01.傳道,酒人之師
天下酒人,誰不識秦。在當代酒業中,幾乎所有人都聽過秦含章這個名字,尤其是酒廠、研究院所的技術骨干。可以說,建國以來,大部分酒業的技術人才,都是秦含章先生的“學生”,雖然有些未曾身教但尤有言傳,他所編寫的酒業教材,是各大輕工院校的必學課程。
1958年,李燭塵先生擔任食品工業部部長后,為重新提升教材質量、融合先進科研技術,即組建了“大學教科書編審委員會”。秦含章先生委以重任,被聘任為主任委員,肩負約請有關專家共同編寫的權力和責任。在秦含章的帶領下,編寫出《釀酒工業》《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分析》等八本課本,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專供部屬15所輕工業學院使用。

工作中的秦含章先生
而其所編寫了《酒精工廠的生產技術》(上下冊),更是堪為經典的發酵工業讀物,用字用句注重科學性及邏輯性,并附專門術語的解釋。系統地說明酒精的用途、制造酒精的各種原料、曲法制造酒精的詳細工藝技術、麥芽法制造酒精的生產工藝、以甜菜直接制造酒精的生產工藝,附有各種專門的物理、化學等參數表格,以便研究分析之用。食品工業出版社曾將此書作為國內自編專門科技用書的樣本書,給予公開展覽。

筆耕不輟,著述等身
治學嚴謹的同時,秦含章先生一直筆耕不輟,業內以“著述等身”來形容他。一生共著作40余部,論文發表數百篇,合計6000余萬字,除了專業的技術著作之外,還有《新編酒經》《白酒春秋-中國蒸餾酒的演變及發展趨勢》《現代釀酒工業綜述》《我國釀酒工業的發展戰略》《清香型白酒在我國釀酒工業中的優越地位》等,均為深刻影響行業發展的圭臬。
02.解惑,酒企之師
不同于一般的科學家,秦含章先生更像是東奔西跑的實業家,他關心整個產業,更關心每一家企業,對同事、學生提出“實學、實干、實用、實業”的學術精神,做科研一定要走到生產、走向一線。
知行合一,他的腳步走遍華夏大地,哪里有酒廠,哪里就有秦含章,直到100多歲的高齡,仍舊熱衷于走在生產一線的考察研究。業內有比喻,“秦老的人生,是酒廠串連起來的”,格外生動。
根據保守估計,秦含章先生一生尋訪超過了1700家/次酒廠,汾酒酒廠、茅臺酒廠、西鳳酒廠、董酒廠、瀘州老窖、青島啤酒、長城酒廠、張裕葡萄酒、蘇州酒廠、無錫酒廠、紹興酒廠、即墨黃酒廠等等,均留下了秦老的歷史記錄、文字墨寶,以及珍貴的指導經驗,成為很多酒廠的技術與經營之師。

秦含章先生在汾酒試點的留念
這其中尤有代表性的是汾酒和茅臺。20世紀60年代初,汾酒出現明顯的質量下滑問題,經過輕工業部的審批,由秦含章先生全權帶隊,與熊子書、萬良才等專家一起到汾酒蹲點攻關,成立“總結提高汾酒生產經驗試點工作組”,從原料、制曲、工藝流程到檢測方法,對汾酒的生產各環節進行了全方位研究論證和改進創新,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汾酒試點”。

汾酒集團尊奉秦含章為 “汾酒十賢”之一,塑像永久紀念
而同時期,茅臺酒廠也展開了科技攻關,秦含章先生同樣參與其中,從制曲工序、釀造工藝、微生物特性、香味組成等,揭開了茅臺酒的千古之謎,并通過紙上和薄層色譜法,初步檢測了茅臺酒的香味組成,確立了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醇甜、窖底三大風味酒體構成的這一重要論述。
這兩大科技試點,也成為中國白酒業重要的歷史節點,標志著中國白酒業從“傳統手工釀造工藝”向“現代化釀酒工業”的巨大轉變。
03.授業,酒業之師
建國后,全國百業待興,重中之重就是農業和工業。1958年,時任輕工業部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的秦含章認為,人才是產業興盛的核心,有了人才,才有了動力。于是,在領導的支持下,從無錫輕工院(“江南大學”前身)開始,他先后參與組建了15所輕工院校。其中,江南大學也被業界譽為我國釀酒界的“黃埔軍校”,培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酒類專業人才。1962屆的高景炎和1964屆的季克良,均是秦含章先生的優秀學生,成為著名釀酒大師,其中高景炎先生后成為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非遺傳承人,而季克良先生則為貴州茅臺的前董事長。

秦含章(右二)中國酒界泰斗
季克良(左二)著名釀酒大師、茅臺集團榮譽董事長
高景炎(右一)著名釀酒大師、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人
秦大文(左一)秦含章之子
在茅臺集團秦含章塑像前合影
根據兩位先生回憶,他們首次見到了秦老,是在1959年秦含章先生訪問東歐回國后,在無錫輕工業學院的學術報告會議上。秦含章先生在報告中講到的歐洲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的風格特點和生產工藝,這種西方酒的新技術、新思維和新風味,給他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工作之后,二人依舊多次參加秦含章先生的專業講座,聆聽他的學術報告,并追隨秦老走遍了我國的東西南北。退休后,師生三人更是把酒言歡,在秦含章先生1990年退休后到2019年仙逝,高景炎先生和季克良先生無數次到家中拜訪,與秦老話家常、暢談酒界發生的大小趣事、請教長壽養生秘方,三人的情誼愈加深厚,師生情長達60載,成為中國釀酒行業師承的一段佳話。
時至今日,雖然秦老已經仙逝,但兩位先生提到秦老,仍舊心懷感恩和敬畏。高景炎先生對秦老生前的遺愿一直銘記在心:“到現在還記得,他說中國的白酒要立足中國,沖出亞洲,要和西方的洋酒比高低、爭天下”。季克良先生則認為秦老是行業的寶藏:“秦老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全行業,愛國、敬業、善良,并培養了大批酒業人才,并著書立說留下了大量可供學習借鑒的科學文獻,這是秦老留給中國酒業最重要的財富,茅臺有如今的發展,也和秦老的關心、支持、愛護密不可分”。

秦含章基金 理事會期間發起設立現場
時至今日,輕工領域人才仍舊在享受秦含章先生的教育恩澤。2017年中國酒業協會特別宣布成立了“秦含章基金”,并設立國家級酒業最高科技獎“秦含章科學技術獎”、“中國酒業科技獎”;同時設立“秦含章獎學金”,用以獎勵和資助在校優秀大學生、碩博士生,而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將作為釀酒行業的優秀人才,將向基金理事會企業和單位重點推薦。
著書、教育、科研、實干,秦含章先生是中國釀酒行業工匠精神的實業家、是科技強國的科學家,更是桃李天下、為行業鑄造人才之基的酒業教育家。正值教師節之際,讓我們共舉杯,緬懷泰斗秦含章先生!
